到底什么样的产品与App才能吸引用户眼球,让用户一经使用便深深地爱上它,欲罢不能呢?其实最重要的因素是——习惯。千万别小看这个词哦,美国作家查尔斯·杜希格有一本书《习惯的力量》就对这个词做了深刻的解释:
AIDASS模型在AIDAS基础上增加了Spread扩散模型。如图所示
分结构来聊聊aidass模型和个人的想法:
一、注意(attention)
产品的每一个功能点都应该是围绕mvp(最小化可行性产品)来进行扩展的。比如乐视的自动注册机制,微信的周边的人(摇一摇功能)等等,这些功能看似小功能,扩大化就是一个能提高用户黏度,方便用户使用及其提高用户转化率的机制。
同样,小功能在整个产品产品的布局中也是十分重要的。比如第三方登录/手机验证的入口以及第三方登录的下一步触发点是什么?
当我们在QQ聊天的时候,我们关注到的就是聊天框的QQ秀内容。该功能很轻,但是实用性却特别大。
二、兴趣(Interesting)
用户的兴趣点是什么?也是做产品人一直不断思考和通过调研分析总结的。
在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,每一个兴趣点都是兴奋性需求。比如微信的摇一摇和漂流瓶。当第一次的体验过后,基于对熟人圈子的扩展。似乎会无形中为用户多增加一个社交的点。
在人人都是网红的年代,直播无疑是给用户施展才能最好的机会,直播中观看的机器人其实并非真人,但是对于刚进入直播的用户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信息。这就是隐藏的一个兴奋性需求。
所以接下来是不是应该增强直播中机器人的互动和打赏了?
三、欲望(Desire)
在人性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点是欲望的建议,同样很多互联网产品就抓住了欲望这个主要的点,微信的摇一摇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异性之间沟通的欲望,陌陌满足的更多是社交欲望需求。这些都是从功能的角度上出发。
其实从运营策略上来分析,互联网产品前期注册就送礼,免费试用。典型的滴滴打车的优惠券就是对免费最好的诠释。更多的是圈住用户,让用户前期的免费体验变成后期的付费用户。反而现在滴滴无论从用户端还是司机端,优惠的力度减少了,相应的广告成分也在逐步的增大。但是圈住了用户,干掉了竞品。是否用户不再为此买单吗?显然是否定的。
四、行为(Action)
电商中很重要的两个名词叫:付费率和流失率。用户的购买行为分析和用户到达那一个程度就流失了。其实是非常重要的。产品一般通过前期的数据埋点来进行分析用户的得与失。相反的,刺激用户的购买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
对于低频次高客单价的产品,其实就是如何让用户信任平台,并且为之买单。其中通过ugc的输出和pgc的引导,由此社区文化沉淀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。
高频次低客单价的产品,比如淘宝。商家的信誉问题和对商品的评论管理(晒单机制)就显得尤为突出。
总之,激发用户购买行为永远是一个不断研究的问题。而通过减少用户的购买步骤只能是产品策略上最简单的一环。
五、满意(Satisfaction)
无论是对产品还是对于体验,用户永远是不满意的。作为产品人,让用户满意的过程本质是让用户不断的被满足。社区文化的曝光度,ugc输出的阅读量,评论量,点赞数等等。社交产品的领袖精神,名人效应。直播产品的网红影响力……其实是不断予取予求的过程。
比微博的大V效应和名人效应等等。其实就是把功能变成用户的身份象征。你的产品是怎么做的?
六、传播(Spread)
现在每个产品都会有分享机制。如何分享能使得自己获利?怎么分享显得有逼格?
uber的邀请码机制、携程的携程合伙人、n级分销商的形成都能使用户获利。同样滴滴的红包机制也创造了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的内容。社交产品的高聚合显得分享机制尤为重要。但是值得思考的一点,分享后的体系怎么建立和打通对于维护产品的必然性是相辅相成的。
以上其实是整个AIDASS模型的主要内容。都只是个人拙见。总之,获得用户只是产品发展的前提,后续还需要能持续留住用户的产品与服务,才能不断的保持核心竞争力。而这需要产品与运营的与时俱进,与人俱进。
作者:john,梅沙科技产品经理,公众微信号:短话说产品,个人微信:xiaoteng1234567890.专注于互联网产品研究。
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分享给您的好友,也可按Ctrl+D收藏本页面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