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小米6上市3个多月后,曾在发布会上吸睛无数的“小米6亮银探索版”终于面向用户开卖。
在雷军口中,尽管亮银配色有着三体“水滴”的既视感,镜面设计颜值颇高,但无奈量产工艺实在困难,发售数量仅有100台,显然无法满足米粉们的购买需求。
耐人寻味的是,类似的亮银色并非是小米6首先尝试,早有苹果iPod Touch和索尼Xperia XZ Premium的成功先例,现在华为nova 2 Plus也推出了亮黑色、亮银色的魔镜版,均未出现小米6一般的“难产”尴尬。
同是类似的镜面设计,究竟有怎样的不同?
下面我们就尝试从工艺角度为大家解读。
iPod Touch:抛光再抛光
在数码消费领域,亮银色的出现最早要追溯到2007年,苹果率先在iPod Touch的不锈钢背壳上实现了镜面效果,配合着圆润的机身弧线,有着惊艳的颜值。
而为了打造出这种效果,苹果也是采用了金属抛光工艺,用极其细小的颗粒打磨不锈钢,使其表面更加光洁平滑,呈现出镜面一般的高亮效果。
但这种镜面往往缺少保护层,很容易出现磨损和划痕,由此也衍生了不少民间修复技术,包括用牙膏持续抛光,令人哭笑不得。
时至今日,抛光依旧是打造金属镜面效果的有效方法,工艺精度不断升级。
就以苹果最新的iPhone 7亮黑色工艺为例,已经采用了磁浴技术,将微米级的磁性颗粒溶解于载液当中,并利用磁性控制这些颗粒对浸入液体中的金属表面进行打磨,相比传统略显粗大的抛光砂,磁浴可以达到微米级精度,不留任何纹路。
华为nova 2 Plus:双金属真空复合
近些年手机追求轻薄的铝合金机身,相比于在不锈钢上实现镜面效果,铝合金有着更大的难度。
首先铝合金容易被氧化而失去金属光泽,不能长久维持镜面的高亮效果。其次在于铝合金硬度有限,更易被磨损和刮花,从而影响整体美观。
为了克服这些困难,新的工艺也被引入进来,以华为nova 2 Plus的魔镜版为例,利用双金属真空复合技术,在铝合金表面附着了一层250微米的不锈钢层,让不锈钢层接受后期的抛光处理,最终完美呈现镜面效果。
而铝合金作为基材,也继续保证了整机轻盈的手感。
另外,华为nova 2 Plus还采用离子蒸镀技术为镜面镀了一层保护膜,有效提升5倍硬度,让镜面不容易被划伤。
索尼Xperia XZ Premium:菲林贴合
除了在金属材质上实现镜面效果,玻璃也是镜面效果重要的载体。
相比于金属材质,玻璃在光洁度与平整度有着先天性优势,因此玻璃镜面工艺的重点也都集中在着色方面,即如何将银色附着在玻璃表面。
↑↑↑Xperia XZ Premium
索尼在Xperia Z5 Premium上率先尝试了镜面配色,后续又在Xperia XZ Premium上进行了复现,配合着日系方正的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。
其银色镜面采用的是菲林贴合工艺,相当于在一块透明的玻璃面板下,贴入一块可完美贴合的镜面贴纸,达到镜面的效果。
菲林贴合工艺相对成熟,成本可控,广泛应用在手机的玻璃背壳着色,比如三星S系列、Note系列。
但菲林贴合也有一定的局限性,类比我们手机贴膜很难去覆盖2.5D玻璃边缘的情形,菲林贴合面对多曲面的玻璃也有些吃力,很难达到完全的覆盖,并且极容易出现气泡。正是因此,又催生了PVD电镀工艺。
小米6:PVD电镀
雷军口中价值10万的亮银色小米6正是采用的PVD电镀技术,这是一种真空镀膜技术。
电镀的过程中,数以亿计的纳米级颗粒在真空环境下附着沉积于玻璃内表面,多层真空镀膜后形成镜面效果。
相比于菲林贴合,PVD电镀技术对于加工环境的要求更为苛刻,要知道着色颗粒的直径甚至小于头发丝的6万分之一,此时一粒灰尘对着色的影响被无限放大,因此必须在无尘真空环境下完成。
然而对于小米6而言,这项工艺的挑战不止于此。
小米6采用的曲面玻璃会造成颗粒附着的厚度差异,出现表面的光泽不一,导致良品率极低。
考虑到金属会屏蔽信号的缘故,着色颗粒的选择也很讲究,小米也进行了诸多尝试,最终才敲定了目前的方案,导致小米6亮银版的成本不菲。
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分享给您的好友,也可按Ctrl+D收藏本页面,谢谢!感谢本文来源方:驱动之家